Waymo 無人車加速拓展,單週載客量突破 10 萬趟

作者 | 發布日期 2024 年 08 月 22 日 10:22 | 分類 AI 人工智慧 , 交通運輸 , 自駕車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
Loading...
Waymo 無人車加速拓展,單週載客量突破 10 萬趟

無人計程車服務市場目前獨占鰲頭的領先者 Waymo,並沒有因為對手暫停服務而鬆懈,執行長昨天表示,他們在上週已經達成單週十萬趟叫車服務的新紀錄,比今年 5 月的服務量直接翻倍。

這個月初 Waymo 才發表他們的第六代自駕技術,以及擴大服務範圍的消息,沒想到這些新地區立刻就帶來業務成長,讓他們單週叫車趟次達到 10 萬趟之多,更讓人驚訝的是,他們在今年 5 月才公布單週服務量達到 5 萬趟,短短三個月就讓服務量翻倍。

推升服務量的關鍵之一,是從 6 月開始,他們在鳳凰城的叫車範圍擴大了 230 平方公里,這裡原本就是 Waymo 最早開始服務的城市,市場接受度與信任度都較高,很快就讓用量提升。此外,他們最近又在加州多個地區,包括舊金山和洛杉磯拓增新的服務區,進一步助長用戶數增加。

▲ 淺藍色部分是 Waymo 最近在洛杉磯新增的服務範圍。

「人們普遍認為無人車只會出現在未來,但已經有越來越多人把它當成是日常生活了」,Waymo 產品長 Saswat Panigrahi 表示,現在 Waymo 的成績是他們一直以來堅持優化營運成本同時擴大服務的成果。話雖說得好聽,別忘了 Waymo 背後有富爸爸撐腰,今年 7 月母公司 Alphabet 又加碼投資 50 億美元,準備繼續擴大領先優勢。

和特斯拉的偏激路線不同,Waymo 在提升軟體視覺辨識能力的同時,依然保留了其他非視覺的感測器,只是逐步將數量減少以降低成本。根據官方說法,新一代的自駕車的光達(LiDar)數量,將從 5 個減少到 4 個,攝影機則從 29 個減少到 13 個,而且使用車輛也從原本的 Jaguar I-pace,改為吉利集團旗下的 Zeekr,確保他們擴大服務範圍與車隊數量時,成本不會暴增。

雖然特斯拉的 Robotaxi 可能會是 Waymo 的強勁對手,但在完全無人駕駛的狀況下,特斯拉的純視覺方案面對不少風險,像是昆蟲、濃霧、暴雨和大雪,都可能會遮蔽鏡頭影響自動駕駛功能,而這些狀況都是 Waymo 已經踩過的雷,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就是人力介入,這同時也是面對道路破損、交通管制等意外情形時的緊急手段。

▲ 無人車的安全表現比人類駕駛優秀,也是 Waymo 能不斷擴張的原因。

短期之內,Waymo 的領先優勢很難被追上,且不說技術問題,光是法規層面就是一大壁壘。從 Cruise 的案例可以看出來,監管單位對於自駕叫車服務並沒有一視同仁,而是根據各別公司的狀況,制定不同規則與門檻,Cruise 最初獲准商業服務的地區範圍、營業時間都比 Waymo 更少,後來也證明了監理單位的判斷正確,Cruise 無人車狀況連連,目前已經暫停服務。換句話說,Robotaxi 在這個市場裡並沒有「後來者」優勢,它一樣得要一步一步證明自己的安全性和可靠度。這還只是車隊叫車的部分,如果要達成馬斯克所說的,讓私家車可以在空閒時出來載客,還有更多法規問題要面對。

(圖片來源:Waymo)

延伸閱讀:

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?

icon-tag

每杯咖啡 65 元

icon-coffee x 1
icon-coffee x 3
icon-coffee x 5
icon-coffee x

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

總金額共新臺幣 0
《關於請喝咖啡的 Q & A》